343万!26考研报名人数继续下降!-学冠教育

343万!26考研报名人数继续下降!

学冠教育 好方法好成绩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讯 > 热门资讯

343万!26考研报名人数继续下降!

2025-11-27 11:35 来源: 作者:学冠教育小编 浏览量:20
摘要:众所周知,从2024年以来,考研报考人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1考研人数377万、22考研人数457万,23考研人数474万,24考研人数438万(首次出现下降),25考研人数388万(继续下降)。而就在不久前,26考研的报考人数公布:343万!也让#2026研究生报考人数343万冲上热搜。*图源网络26考研人数果真像预测的一般下降了,那人数下降代表了什么?对我们考研人来讲又有什么影响?我们一起来看

众所周知,从2024年以来,考研报考人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21考研人数377万、22考研人数457万,23考研人数474万,24考研人数438万(首次出现下降),25考研人数388万(继续下降)。

而就在不久前,26考研的报考人数公布:343万!也让#2026研究生报考人数343万冲上热搜。



*图源网络


26考研人数果真像预测的一般下降了,那人数下降代表了什么?对我们考研人来讲又有什么影响?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26考研报考人数为343万


根据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信息,可以看到:


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43万。


这一数据,相较25考研人数(388万)下降了45万人之多,降幅达到了11.59%,降幅超过去年的11.4%和前年的7.6%。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其实26考研人数下降从报名阶段开始就有所征兆👇


在26考研报考点公布后,橙酱通过对比报考点数目发现,26考研报考点总数比25考研有所减少。且报考点的减少主要集中在考研大省。

具体减少报考点的省市为👇



26考研报考点减少情况:

北京从63处减少为58处,天津从38处减少为37处,河北从53处减少为52处,辽宁从35处减少为31处,四川从71处减少为67处,新疆从34处减少为33处。


26考研全国各省市总计减少报考点16处,无新增加的报考点。


一般而言,报考点容量是一定的,报考点个数乘于报考点容量也一定程度代表着一般考生的人数,报考点个数的减少,也预示着26考研人数会下降。

并且,这个观点均曾在24考研、25考研中印证,以25考研为例,25考研报考点减少2处,报名人数下降。

那么,近几年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真的因为“研究生学历贬值”了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02.

26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


在25考研初试结束后,很多二战、三战的同学直观的感受到,考研初试题目难度越来越大了。

尤其是25考研政治反押题,简直是“近10年最难”、英语也平等的“创飞所有人”。

与此同时,我们也常常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研究生们吐槽“找不到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工资不如本科同学高”、”感觉读研就像个骗局“......


*图源网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考研报考人数下降似乎是必然的。可以说是“逼”着大家想清楚了:

考研并非是一个必然选择;哪怕考上了也并不一定会逆袭;读研3年还不如先出去工作;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还不如直接考公……


考研在前几年的确有大量跟风,很多人仅仅是因为周围人都在考,那自己也跟风考。但现在整个群体在逐渐回归理性。


因此,报考人数下降,与留学、考公等选项的分流有直接的关系。据统计,近两年国考热度猛增,直接证明了考生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赛道。


通过对比近几年数据来看,在2023年之前,国考和考研报名人数都在稳步增长,而在2024年时,国考和考研报名人数总和稳定在了730万人左右。


而在2025年的报名中,考研报名人数下降50万,国考报名人数增长了近40万,同样稳定在总报名人数730万左右的状态。



*图源网络


可以看出来,虽然2024、2025考研人数均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躺平了,反而是考生们的选择更加理智了,会综合自身和环境,选择更加适合自己/有利的选项。


在26国考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年共有371.8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也就是说,国考报名人数比25年上涨30.2万人,增幅达8.8%!



*图源网络


除了大环境的原因之外,具体到考研内部环境而言,橙酱认为,26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01 推免比例增大,实考人数降低

大家知道,每年高校的招生名额是推免和统招共同构成的,也就是说在招生计划确定的情况下,推免的名额越多,留给考研人的机会就越少。但是近几年各大院校都在不断提高推免招生比例,甚至有的院校的推免率甚至超过了50%。


也就是说院校研究生招生名额中有一半甚至以上都是推免生,相反,同样想考研究生的这批同学们中,有更多的同学直接推免保研,也会直接导致报考人数的下降。



02 学硕招生收窄,专硕成报考主流


近年来,院校招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术型硕士即学硕的缩招或停招十分普遍。在各个院校发布招生简章阶段,就看到停招的名单越来越长。


并且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今年以及未来未来考研报考主流。



03 前置专业要求,考研门槛变高


这两年,不少高校发布了对于跨专业考研前置专业有要求,不符合条件,非相关专业考生不得跨考。

这也意味着报考部分专业研究生的硬性要求增高,而这些要求相当于又给不小一部分考研人设置了一道门槛,或多或少也将影响着考研报考人数。


04 学费上涨,读研变难

近几年,各地区和学校纷纷公布了上调学费的公告,其中以专硕学费最为明显。很多同学都在吐槽:“现在读个研,不仅没宿舍,学费涨了,还没有奖学金拿,简直太难了!”

除此之外,研究生毕业标准也在变高,一些高校甚至一言不合就清退研究生,“考研容易读研难”也成为了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劝退了不少只想“混学历”的同学。


05 题目难度变大,挤出“水分”

大多数人考研最终也是为了就业,如果本科毕业就已经能有好的工作机会,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把自己放在“绝路”上孤注一掷。


25考研高难度就是一个信号:通过提高考试难度来控制研究生的数量,把更多人“逼”回就业市场,而不是继续在学历上“躲避竞争”。这种改变对很多考研人来说可能是残酷的,但却是现实社会需求的一部分。



03.

考研报考人数下降的影响


那么考研报名人数总体下降,是好事吗?


当然是!因为按照国家的规划,考研招生规模持续增大,在26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基础上,招生规模扩大,这就意味着考研上岸的整体概率是增长的。


但这并不能代表着,我们就可以在剩下的时间里“摆烂”了,考研的难度还是有目共睹的。


以25考研为例,英语以及政治两个科目的试题难度,已经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导致考生的心理防线被击溃。


考完英语后,热搜就炸了,前20条至少有6条都和考研英语相关,核心就是一个字“难”。




所以从试题难度角度分析,26考研至少是会和25考研难度持平的程度。

因此,26考研的环境依旧严峻👇


● 公共课更加灵活

从25考研的卷子难度中就可以看到,命题越来越“反押题、反套路”,也直接加大了考试难度,“临时抱佛脚”的考前突击已经没办法应对考研。

由此看来,26考研的难度大概率会继续延续去年的“优良传统”,只会更加灵活,降低考前突击高分的可能性......

● 更多院校采取专业统考

此前,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提到:鼓励招生单位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自命题考试回归统考。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高校加入统考大军,大家为了方便后续调剂,都会选择统考的院校,这会导致一些竞争更加激烈。

● “双非”上岸难度增加

24、25考研中「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并且一些985院校的报考人数不涨反降;而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这一变化既说明了部分同学的理性,也说明了很多同学在迅速降低目标——「上岸有书读即可」,能上名校更好,上不了也不勉强。

但也意味着,985、211院校本来就不好考,现在,双非院校的上岸难度,也在慢慢上升!

因此,对于26考研来说,报考人数虽然下降,但竞争程度依然激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04.26考研人该怎么做?

现在的考研,越来越像是一场博弈。初试考场,也不仅只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一场心理战。


试卷的难度不断提升,能留下的都是真正抗住压力、拼尽全力的人。


26考研人数下降,可以说是我们考研备考冲刺阶段听到最“利好”的消息。那么在此基础上,在最后的时间里,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总体而言,在最后冲刺阶段,我们需要尽量照顾到所有科目的进度,最重要的任务是:稳住自己,高效抢分!

如果之前的学习进度较慢,也不必慌乱,不必盲目跟他人的进度作对比,打乱了自己的复习节奏。保持稳定的心态,按自己的节奏坚持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小编也有以下几个建议👇


1、回归基础部分


临近考试,应当把重点放在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方面,确保应该得到的分数一分不丢,不要再为复习时多错几道题而灰心,也要适当减少啃“硬骨头”的时间。

如果感到焦虑,可以多做几套基础性的题目,找回状态。对于以记忆和背诵为重点的考试科目,可以利用遗忘曲线回顾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不断积累信心。

2、系统梳理知识点

注意训练自己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既要“记得住”知识点,同时要学会带着一些具体的问题融会贯通的串联知识点。

通过运用知识点帮助你去分析、解释相应问题,从而实现对于各个零散知识点的联系,加强记忆的同时,最大可能加深对于题目和知识点的理解与领会。

3、重视身体状况

建议同学们尽可能推掉所有不必要的外出社交活动,保持规律生活。特别是要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尽全力给自己创造一个理想的休息环境。

不要因为紧张而忽略了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复习和休息。每天坚持一定的锻炼,这有助于释放压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备战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条注定充满荆棘的道路。并且,越是冲刺阶段,越会发现要干的事情多且杂,很容易焦虑。


但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它们!

众所周知,从2024年以来,考研报考人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21考研人数377万、22考研人数457万,23考研人数474万,24考研人数438万(首次出现下降),25考研人数388万(继续下降)。

而就在不久前,26考研的报考人数公布:343万!也让#2026研究生报考人数343万冲上热搜。



*图源网络


26考研人数果真像预测的一般下降了,那人数下降代表了什么?对我们考研人来讲又有什么影响?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26考研报考人数为343万


根据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信息,可以看到:


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43万。


这一数据,相较25考研人数(388万)下降了45万人之多,降幅达到了11.59%,降幅超过去年的11.4%和前年的7.6%。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其实26考研人数下降从报名阶段开始就有所征兆👇


在26考研报考点公布后,橙酱通过对比报考点数目发现,26考研报考点总数比25考研有所减少。且报考点的减少主要集中在考研大省。

具体减少报考点的省市为👇



26考研报考点减少情况:

北京从63处减少为58处,天津从38处减少为37处,河北从53处减少为52处,辽宁从35处减少为31处,四川从71处减少为67处,新疆从34处减少为33处。


26考研全国各省市总计减少报考点16处,无新增加的报考点。


一般而言,报考点容量是一定的,报考点个数乘于报考点容量也一定程度代表着一般考生的人数,报考点个数的减少,也预示着26考研人数会下降。

并且,这个观点均曾在24考研、25考研中印证,以25考研为例,25考研报考点减少2处,报名人数下降。

那么,近几年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真的因为“研究生学历贬值”了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02.

26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


在25考研初试结束后,很多二战、三战的同学直观的感受到,考研初试题目难度越来越大了。

尤其是25考研政治反押题,简直是“近10年最难”、英语也平等的“创飞所有人”。

与此同时,我们也常常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研究生们吐槽“找不到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工资不如本科同学高”、”感觉读研就像个骗局“......


*图源网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考研报考人数下降似乎是必然的。可以说是“逼”着大家想清楚了:

考研并非是一个必然选择;哪怕考上了也并不一定会逆袭;读研3年还不如先出去工作;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还不如直接考公……


考研在前几年的确有大量跟风,很多人仅仅是因为周围人都在考,那自己也跟风考。但现在整个群体在逐渐回归理性。


因此,报考人数下降,与留学、考公等选项的分流有直接的关系。据统计,近两年国考热度猛增,直接证明了考生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赛道。


通过对比近几年数据来看,在2023年之前,国考和考研报名人数都在稳步增长,而在2024年时,国考和考研报名人数总和稳定在了730万人左右。


而在2025年的报名中,考研报名人数下降50万,国考报名人数增长了近40万,同样稳定在总报名人数730万左右的状态。



*图源网络


可以看出来,虽然2024、2025考研人数均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躺平了,反而是考生们的选择更加理智了,会综合自身和环境,选择更加适合自己/有利的选项。


在26国考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年共有371.8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也就是说,国考报名人数比25年上涨30.2万人,增幅达8.8%!



*图源网络


除了大环境的原因之外,具体到考研内部环境而言,橙酱认为,26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01 推免比例增大,实考人数降低

大家知道,每年高校的招生名额是推免和统招共同构成的,也就是说在招生计划确定的情况下,推免的名额越多,留给考研人的机会就越少。但是近几年各大院校都在不断提高推免招生比例,甚至有的院校的推免率甚至超过了50%。


也就是说院校研究生招生名额中有一半甚至以上都是推免生,相反,同样想考研究生的这批同学们中,有更多的同学直接推免保研,也会直接导致报考人数的下降。



02 学硕招生收窄,专硕成报考主流


近年来,院校招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术型硕士即学硕的缩招或停招十分普遍。在各个院校发布招生简章阶段,就看到停招的名单越来越长。


并且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今年以及未来未来考研报考主流。



03 前置专业要求,考研门槛变高


这两年,不少高校发布了对于跨专业考研前置专业有要求,不符合条件,非相关专业考生不得跨考。

这也意味着报考部分专业研究生的硬性要求增高,而这些要求相当于又给不小一部分考研人设置了一道门槛,或多或少也将影响着考研报考人数。


04 学费上涨,读研变难

近几年,各地区和学校纷纷公布了上调学费的公告,其中以专硕学费最为明显。很多同学都在吐槽:“现在读个研,不仅没宿舍,学费涨了,还没有奖学金拿,简直太难了!”

除此之外,研究生毕业标准也在变高,一些高校甚至一言不合就清退研究生,“考研容易读研难”也成为了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劝退了不少只想“混学历”的同学。


05 题目难度变大,挤出“水分”

大多数人考研最终也是为了就业,如果本科毕业就已经能有好的工作机会,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把自己放在“绝路”上孤注一掷。


25考研高难度就是一个信号:通过提高考试难度来控制研究生的数量,把更多人“逼”回就业市场,而不是继续在学历上“躲避竞争”。这种改变对很多考研人来说可能是残酷的,但却是现实社会需求的一部分。



03.

考研报考人数下降的影响


那么考研报名人数总体下降,是好事吗?


当然是!因为按照国家的规划,考研招生规模持续增大,在26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基础上,招生规模扩大,这就意味着考研上岸的整体概率是增长的。


但这并不能代表着,我们就可以在剩下的时间里“摆烂”了,考研的难度还是有目共睹的。


以25考研为例,英语以及政治两个科目的试题难度,已经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导致考生的心理防线被击溃。


考完英语后,热搜就炸了,前20条至少有6条都和考研英语相关,核心就是一个字“难”。




所以从试题难度角度分析,26考研至少是会和25考研难度持平的程度。

因此,26考研的环境依旧严峻👇


统考招生1人?玩呢?

热门推荐

河北学冠奇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师大科技园9楼901

邮编:050000

备案号:冀ICP备2022011161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48号

Copyright www.xueguan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学冠奇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咨询热线

400-0065-985

售后服务

19930704784